“均信”志为中小微企业“均信用”
发布时间:
2014-01-17 10:17
浏览量:
《中华工商时报》第二版 作者: ■见习记者蒋承志 本报记者刘洁
“在大多金融机构看来,为小微企业贷款成本高、金额小、风险大;然而小微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政策利好,小微企业将会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看到了这一点就会发现,这不是‘红海’而是‘蓝海’。”
12月。冰城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的松北区科技创新城,一片冰天雪地中,一幢崭新大楼。这里是黑龙江省工信委、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哈尔滨均信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的“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也是均信担保的总部所在地。均信担保公司董事长李明中掩不住火一样的创业激情。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最全面的金融服务,是他的最大梦想。通过提供担保服务,均信担保已经为黑龙江8000多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担保额过百亿元,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同时,均信担保也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从当年五六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下辖35个分公司、拥有员工近300人的专业化融资担保机构,获得“中国担保最佳担保创新奖”,并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汇聚起小微企业的星光
2002年,李明中辞去了旁人眼中看来待遇优厚的工作,创办了均信担保。那个时候,他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总量大,然而市场上几乎没有面向小微企业的针对性金融服务,导致许多有潜力的企业止步创业路上。
“让小孩和大人站在一起看球赛,表面上平等,实质上不公平,因为小孩的视线根本够不着。”李明中认为,小微企业不靠担保很难获得正规贷款,融资难的实质是担保难,虽然银行的技术都是标准化的,但并非针对小微企业而设计。于是,他给自己的企业起名为“均信”,在他心里,“均信”的含义就是为小微企业“均信用”,使之有机会享受正规金融服务,通过探寻适用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解决方案,使其站在均信的肩膀上,就能够到银行的信贷门槛了。
在长期工作中,李明中总结出了自己对小微企业的金融认知——财务不规范和抵押物不足是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主因,对其不能求全责备,即便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于没有,只要认真查看存折、日记账和流水账,就能够挖掘出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还有水电费和存货等指标进行佐证。对于缺乏抵押物的企业,李明中提出,“人品和抵押品同样重要。”因此,他提出,均信做业务,要对每个客户都进行详实家访,对创业型客户要观察其家庭是否和谐,生活是否正常,社会上是否有信用等。为此,均信还专门摸索出了一套“小企业十看、九种拒绝担保和担保审查八项要求”的“十九八”工作法。
汇聚起每个员工的星光
“一个企业就好比是一辆自行车,每个人都是零部件,只有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螺丝就得拧紧了,是大梁就得架稳了,车才能骑得远。”为了让均信公司高效运转,李明中在经营管理上形成了独到的模式。
笨鸟先飞、小步快走,是李明中的信条,他办公室墙上挂着“天道酬勤”的字幅,几乎每一天,他都是公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谈到均信的股东和员工,李明中充满了感情。在他心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努力。于是,他总是念念不忘“厚爱股东、善待员工”。公司内部除了经常定期举办文体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还奖励优秀员工每年一次境外旅游。通过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确保优秀员工获得更多的认可与激励。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集合了每个员工的力量,作为一个起步时很小的担保机构,均信担保却在11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李明中开放的经营理念,又让均信担保逐渐有了哈尔滨市政府、上市公司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兴投资公司以及其他法人和自然人股东加入,使得均信担保兼具政策性背景信用和商业性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汇聚起更多创业者的星光
因为多年来深植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李明中逐渐了解到,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不光是融资难,其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很多瓶颈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搭建的服务平台。
“黑龙江省各地市发展格局不均衡,省内资金、人才、市场、技术、信息和服务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为此,李明中提出了“黑龙江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的想法,与哈尔滨高新区合作,在哈尔滨市整合服务要素,建立了一个服务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窗口和平台,成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哈尔滨之家。
李明中的目标是:黑龙江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将发挥服务全省中小企业的作用,逐步建成黑龙江中小企业的“创业摇篮”、“成长加速器”和“上市孵化器”。
如今,李明中给均信担保画出了又一个目标:全力准备上市。按照工作部署,均信担保已于今年9月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提交申报材料,若实现新三板挂牌、成功连接资本市场,将为均信担保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