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助力民营经济谱写发展新篇章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 发布时间:2022-12-23 10:31
- 访问量:
金融助力民营经济谱写发展新篇章
【概要描述】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万象城,有一家以当地市花山茶花命名的店面——山茶四季,这家店是重庆市顺风壹贰叁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风123”)旗下子品牌。1999年,伴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而成立的顺风123,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民营企业。至今23年,顺风123从街边一家大排档,成长为拥有顺风123·COCO、湖景三号和山茶四季等多品牌的大型餐饮企业,在重庆餐饮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营企业发展历久弥坚的背后,离不开银行多年如一日的精准扶持。
1996年1月13日,《金融时报》头版刊登了《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的消息。记者在该消息中点明,刚刚成立的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同日举办的民生银行首家营业网点的开业典礼上,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殷介炎在致辞中表示,民生银行的诞生,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又一积极尝试,将对支持我国民营工商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从萌芽到成长: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增添活力
1999年5月的一天,顺风123的创始人之一戴华露和朋友来到重庆嘉滨路的一家大排档喝鸽子汤。正是这次看似平平无奇的吃饭经历,为顺风123的创立埋下了伏笔。
“这家大排档店面简陋,菜品味道一般,但顾客却络绎不绝。”这激起了戴华露的创业决心,“当时觉得自己可以开一家比这更好的大排档。”
于是,从亲朋好友处筹集了12万元的戴华露,租下了嘉滨路一处背靠枇杷山、面朝嘉陵江的门面,摆上10张桌子,支起露天太阳伞,铺上雅致餐桌布,一家干净别致、别具情调的川菜大排档就此诞生。夜幕降临,江风拂过,客人们举杯相邀,不亦乐乎,这家主打时尚高级风格的大排档很快便在重庆餐饮业出了名。
戴华露创业的1999年,正是民营经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茁壮成长的那几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时得到肯定。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接连将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定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十年间,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相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论断,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民营企业就此萌芽。
进入21世纪,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开始朝着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民营经济随之继续壮大。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包括戴华露在内的一批民营企业主,借政策东风,将精心呵护、处于萌芽阶段的企业,逐步培育成为可挡风雨的参天大树,民营经济逐渐成长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彼时,另一家开在重庆沧白路的顺风123,紧邻民生银行网点。当时的戴华露并不知道,这正是顺风123与民生银行结缘的开始,双方的合作会在几年后迅速发展。
从成长到成材:金融探寻民企服务的独特方式
生于黄金时期的顺风123在发展步入正轨后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为了提升菜品品质,戴华露与丈夫韦力曾斥资18万元求购江湖菜。那次活动,戴华露夫妇共收获200余道菜品,最终筛选保留了107道经典菜品,极大丰富了顺风123的菜品多样性。
2007年,当其他餐饮人紧盯街边店时,顺风123已开始陆续签约4家商场店,在细分市场、明确目标后,先后打造出顺风123·COCO、湖景三号和山茶四季等多个子品牌。
生意越做越大的顺风123,也和很多民营企业一样,有了融资需求。2008年,戴华露第一次在银行办理了房屋按揭贷款业务,合作的银行正是沧白路那家顺风123门店毗邻的民生银行。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韧性强是它们的突出特点。也因此,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民营企业普遍体量较小,并因此带来决策链条短、反应迅速等优势,能够对外部冲击作出更为及时的应对、调整。这种快速的决策方式,使得民营企业在金融服务需求的频次上也体现出非常快的特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又小又快又灵活,是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特征,也契合它们经营活动的基本特征。”
这就意味着,银行传统的服务大企业的融资模式,与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要求很难匹配。曾刚表示,这就导致在过去的融资供给层面,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需求的供给相对不足。而这也是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服务民营企业的最佳方式,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沿海省份浙江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民间投资主体实行信贷方式创新,积极开展票据业务、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保全仓库业务、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保付代理业务等。
成长再进一步:民营经济与金融服务找寻最佳契合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与民营经济一同快速发展的,是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近十年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加快成熟和落地,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百花齐放,也催生了民营银行试点的互联网发展模式。这些应运而生的数字银行,在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新设立的民营银行试点,利用它们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线上服务模式,下沉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下沉服务的同时,民营银行积极进行业务模式创新,直接增加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曾刚表示,民营银行的探索,特别是在互联网端的探索,也激发了大型银行在支持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小微经济方面取得进展的意愿。最近几年,大型银行也开始涉足普惠小微领域。
两相契合之下,是银行业对民营经济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覆盖力度持续改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资金成本大幅下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正在着手搭建中央厨房并对部分店面升级的顺风123,也因疫情影响,升级进程按下暂停键。得知对方发展困境的民生银行重庆分行随即采取行动,经过多次详细沟通后,为顺风123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同时,通过主动降息、延期还贷等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携手企业共渡难关。
“仅用三天时间,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在线上便完成了所有相关程序,非常高效。”戴华露回忆说,“这笔贷款让我们品牌企业更加有底气迅速组织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
近年来,民生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小微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大中小微一体化营销及链式开发,推出了信融e、采购e、关税保函、政采快贷等产品,加强小微客群协同开发;推出新版网乐贷、流水贷、增值贷以及场景快贷、交易快贷等特色业务,加快小微业务线上化步伐。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新发展阶段: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再出发
最近两年,受疫情反复的影响,用人成本、店面租金上涨,这对注重现金流的顺风123意味着不小的挑战。
“民生银行的政策一直很灵活。”这是戴华露对民生银行金融服务最深的印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顺风123对资金的需求也在增加,民生银行积极给予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共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约1200万元,期间还不断调低贷款利率。
今年是顺风123成立的第23年,在重庆,顺风123已经有了11家门店。谈及未来的发展,戴华露表示,品牌将会持续深耕重庆,做百年顺风,用创新的民间菜、精致的环境,为百姓打造一个可以快意人生的“雅江湖”。
对于民生银行来说,他们与顺风123的故事未完待续,他们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故事同样会继续延续。
“民生银行坚持‘民营企业的银行’战略定位,10多年来持续开展小微金融服务探索实践,累计为170多万家小微客户发放贷款超6万亿元;推出的‘民生小微’APP注册用户数突破90万。此外,主动为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实施调整还款计划、延期还本、下调指导定价等措施,护航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擘画了波澜壮阔的新蓝图。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全新发展阶段。
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同样有属于他们的新的历史命题。
“融资是影响民营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下一步,应把民营和小微企业真正当成银行的‘用户’,从信贷支持、直接融资、增信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民营和小微企业存在融资困境,问题并不完全在于金融业,还应跳出金融看金融。“当下和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机制建设,为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创造更好条件。”董希淼表示,“例如,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困难企业重组,强化‘僵尸企业’退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区域乃至全国的大数据平台,增进信用信息共享。”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 发布时间:2022-12-23 10:31
- 访问量: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万象城,有一家以当地市花山茶花命名的店面——山茶四季,这家店是重庆市顺风壹贰叁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风123”)旗下子品牌。1999年,伴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而成立的顺风123,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民营企业。至今23年,顺风123从街边一家大排档,成长为拥有顺风123·COCO、湖景三号和山茶四季等多品牌的大型餐饮企业,在重庆餐饮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营企业发展历久弥坚的背后,离不开银行多年如一日的精准扶持。
1996年1月13日,《金融时报》头版刊登了《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的消息。记者在该消息中点明,刚刚成立的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同日举办的民生银行首家营业网点的开业典礼上,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殷介炎在致辞中表示,民生银行的诞生,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又一积极尝试,将对支持我国民营工商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从萌芽到成长: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增添活力
1999年5月的一天,顺风123的创始人之一戴华露和朋友来到重庆嘉滨路的一家大排档喝鸽子汤。正是这次看似平平无奇的吃饭经历,为顺风123的创立埋下了伏笔。
“这家大排档店面简陋,菜品味道一般,但顾客却络绎不绝。”这激起了戴华露的创业决心,“当时觉得自己可以开一家比这更好的大排档。”
于是,从亲朋好友处筹集了12万元的戴华露,租下了嘉滨路一处背靠枇杷山、面朝嘉陵江的门面,摆上10张桌子,支起露天太阳伞,铺上雅致餐桌布,一家干净别致、别具情调的川菜大排档就此诞生。夜幕降临,江风拂过,客人们举杯相邀,不亦乐乎,这家主打时尚高级风格的大排档很快便在重庆餐饮业出了名。
戴华露创业的1999年,正是民营经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茁壮成长的那几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时得到肯定。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接连将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定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十年间,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相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论断,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民营企业就此萌芽。
进入21世纪,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开始朝着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民营经济随之继续壮大。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包括戴华露在内的一批民营企业主,借政策东风,将精心呵护、处于萌芽阶段的企业,逐步培育成为可挡风雨的参天大树,民营经济逐渐成长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彼时,另一家开在重庆沧白路的顺风123,紧邻民生银行网点。当时的戴华露并不知道,这正是顺风123与民生银行结缘的开始,双方的合作会在几年后迅速发展。
从成长到成材:金融探寻民企服务的独特方式
生于黄金时期的顺风123在发展步入正轨后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为了提升菜品品质,戴华露与丈夫韦力曾斥资18万元求购江湖菜。那次活动,戴华露夫妇共收获200余道菜品,最终筛选保留了107道经典菜品,极大丰富了顺风123的菜品多样性。
2007年,当其他餐饮人紧盯街边店时,顺风123已开始陆续签约4家商场店,在细分市场、明确目标后,先后打造出顺风123·COCO、湖景三号和山茶四季等多个子品牌。
生意越做越大的顺风123,也和很多民营企业一样,有了融资需求。2008年,戴华露第一次在银行办理了房屋按揭贷款业务,合作的银行正是沧白路那家顺风123门店毗邻的民生银行。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韧性强是它们的突出特点。也因此,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民营企业普遍体量较小,并因此带来决策链条短、反应迅速等优势,能够对外部冲击作出更为及时的应对、调整。这种快速的决策方式,使得民营企业在金融服务需求的频次上也体现出非常快的特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又小又快又灵活,是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特征,也契合它们经营活动的基本特征。”
这就意味着,银行传统的服务大企业的融资模式,与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要求很难匹配。曾刚表示,这就导致在过去的融资供给层面,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需求的供给相对不足。而这也是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服务民营企业的最佳方式,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沿海省份浙江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民间投资主体实行信贷方式创新,积极开展票据业务、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保全仓库业务、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保付代理业务等。
成长再进一步:民营经济与金融服务找寻最佳契合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与民营经济一同快速发展的,是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近十年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加快成熟和落地,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百花齐放,也催生了民营银行试点的互联网发展模式。这些应运而生的数字银行,在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新设立的民营银行试点,利用它们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线上服务模式,下沉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下沉服务的同时,民营银行积极进行业务模式创新,直接增加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曾刚表示,民营银行的探索,特别是在互联网端的探索,也激发了大型银行在支持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小微经济方面取得进展的意愿。最近几年,大型银行也开始涉足普惠小微领域。
两相契合之下,是银行业对民营经济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覆盖力度持续改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资金成本大幅下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正在着手搭建中央厨房并对部分店面升级的顺风123,也因疫情影响,升级进程按下暂停键。得知对方发展困境的民生银行重庆分行随即采取行动,经过多次详细沟通后,为顺风123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同时,通过主动降息、延期还贷等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携手企业共渡难关。
“仅用三天时间,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在线上便完成了所有相关程序,非常高效。”戴华露回忆说,“这笔贷款让我们品牌企业更加有底气迅速组织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
近年来,民生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小微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大中小微一体化营销及链式开发,推出了信融e、采购e、关税保函、政采快贷等产品,加强小微客群协同开发;推出新版网乐贷、流水贷、增值贷以及场景快贷、交易快贷等特色业务,加快小微业务线上化步伐。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新发展阶段: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再出发
最近两年,受疫情反复的影响,用人成本、店面租金上涨,这对注重现金流的顺风123意味着不小的挑战。
“民生银行的政策一直很灵活。”这是戴华露对民生银行金融服务最深的印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顺风123对资金的需求也在增加,民生银行积极给予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共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约1200万元,期间还不断调低贷款利率。
今年是顺风123成立的第23年,在重庆,顺风123已经有了11家门店。谈及未来的发展,戴华露表示,品牌将会持续深耕重庆,做百年顺风,用创新的民间菜、精致的环境,为百姓打造一个可以快意人生的“雅江湖”。
对于民生银行来说,他们与顺风123的故事未完待续,他们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故事同样会继续延续。
“民生银行坚持‘民营企业的银行’战略定位,10多年来持续开展小微金融服务探索实践,累计为170多万家小微客户发放贷款超6万亿元;推出的‘民生小微’APP注册用户数突破90万。此外,主动为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实施调整还款计划、延期还本、下调指导定价等措施,护航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擘画了波澜壮阔的新蓝图。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全新发展阶段。
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同样有属于他们的新的历史命题。
“融资是影响民营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下一步,应把民营和小微企业真正当成银行的‘用户’,从信贷支持、直接融资、增信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民营和小微企业存在融资困境,问题并不完全在于金融业,还应跳出金融看金融。“当下和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机制建设,为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创造更好条件。”董希淼表示,“例如,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困难企业重组,强化‘僵尸企业’退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区域乃至全国的大数据平台,增进信用信息共享。”
版权所有:哈尔滨均信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

本网站支持IPv6
黑ICP备0500061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