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PPI环比涨幅“转正” 为2014年1月以来首次上涨
发布时间:
2020-09-04 13:13
浏览量:
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4.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下降5.2%。1-3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8%。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3月份PPI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
余秋梅表示,3月PPI环比变动有如下特点:一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涨幅扩大,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9%和2.3%,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4.4和2.2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止跌回升,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本月分别上涨9.9%、3.6%和0.9%;三是石油加工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3.7个百分点。
余秋梅说,3月份PPI下降4.3%,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3.8%、18.0%、16.6%、10.9%、8.3%和5.5%,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5%左右。
有分析人士指出,4月初公布的PMI数据已经表明我国制造业基本面有所好转。3月份PPI延续了此前跌幅收窄的走势,意味着经济企稳回升的环境将会得以巩固。
该人士表示,综合越来越多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初显企稳,全年将呈前低后稳。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PPI已经连续49月负增长,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增加。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从发展来看,2016年PPI仍将保持下降走势,但降幅将有所减小。
报告分析,经过长时间、大幅度的下跌,部分大宗产品价格已跌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价格水平接近生产经营的盈亏平衡线甚至在平衡线之下,年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因此其对国内市场PPI的拖累或将弱于去年。重要的是,我国正在采取的一系列缓解供需矛盾的措施将提升市场信心,最终将有效抑制PPI下降幅度。
报告提醒,尽管PPI和主要大宗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会有所减小,但累计降幅仍在增加,对整体经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也将继续增加。
CPI同比上涨2.3% 与上月持平
同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2.3%。
余秋梅表示,从环比看,3月份CPI环比下降0.4%,主要是受鲜活食品和部分服务项目价格回落的影响。一是春节过后鲜活食品价格有所回落,蛋、鲜菜、水产品、鲜果和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4%、5.5%、2.8%、2.0%和1.3%,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38个百分点。二是春节假日影响消退,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下降8.2%和5.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1个百分点。三是务工人员陆续返城,春节期间涨价的部分服务价格有所回落,车辆修理与保养、美发、家政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8%、4.4%和3.3%,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3月份CPI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部分分类涨幅较高。前期全国低温寒潮影响了鲜菜的生长,与去年3月相比市场供应相对不足,鲜菜价格同比上涨较多,涨幅达35.8%,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场户积极性受挫,导致生猪存栏下降,生猪产能处于近年低位,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4%,影响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
3月CPI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对此,有专家表示,近期持续上涨的猪肉价格对CPI有一定影响,但是交通价格等因素还在下降,为此预计全年CPI涨幅突破3%可能性不大。
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预计蔬菜价格将随天气变暖回落,大宗商品如石油、玉米仍然处于低位,生猪补栏较快,下半年物价水平低于上半年可能性较大。今年CPI水平突破3%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小,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是大规模的宽松政策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