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温和上涨体现季节规律 PPI涨幅扩大受多因素影响
发布时间:
2020-09-04 13:28
浏览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3%,连续3个月上升;P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3.3%,呈加速上涨态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指出,食品价格涨幅扩大,主要原因是进入冬季天气转冷,蔬菜生产放缓,鲜菜价格上涨。年初以来,非食品价格从1%逐渐上涨至1.8%,呈逐月上涨趋势。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工业领域产品价格加速上涨,逐渐传导至消费终端,带动非食品价格和剔除食品、能源以外的核心CPI持续上涨。
“当前物价处于温和上涨状态,不存在通胀压力,但政策层面应更多地关注未来物价走势。”刘学智表示。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指出,11月份PPI涨幅明显高于预期,同比上涨3.3%,涨幅较上月大幅扩大2.1个百分点并创63个月以来新高。国内大宗商品加速上涨是11月份PPI涨幅明显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CPI:基本体现季节规律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11月份CPI环比上涨0.1%,环比变动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食品价格环比由降转涨,价格环比上涨0.2%,主要是受鲜菜价格上涨的影响。进入冬季,鲜菜逐渐转为大棚生产为主,种植成本增加,加之受全国范围寒潮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5.5%,影响CPI上涨0.1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猪肉、水产品、蛋类、禽肉价格环比继续下降,降幅分别为2.2%、1.9%、0.7%、0.6%和0.4%,合计影响CPI下降0.10个百分点。
二是汽柴油和水电燃料价格上涨。国内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居民用煤等能源价格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04个百分点。
三是旅游价格季节性下降。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4%和2.1%,合计影响CPI下降0.0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具体分类看,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5.8%,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汽油、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6%和6.0%,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2.3和3.4个百分点;水电燃料价格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6%。
绳国庆表示,上述各类价格变动合计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0.15个百分点,是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PPI:“黑色系”和“有色系”大宗商品领涨
刘学智指出,多方面原因导致PPI快速上升:一是经济运行企稳回暖带动需求,促进工业产品价格上升;二是产能的削减提升产品价格;三是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带来工业购进价格上涨;四是在股市震荡和楼市政策收紧之后,大量资金流入工业产品领域。
从环比看,11月份P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绳国庆指出,环比变动的特点:一是工业行业价格普遍上涨。在调查的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产品价格环比上涨,比上月增加9个,其余行业价格持平。
二是部分重点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3%、6.1%和5.0%,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5、5.3和3.5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约0.9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11月份PPI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在调查的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比上月增加4个。工业产品价格上涨有助于企业利润增长,与此同时刘学智指出,初级原料和工业中间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将加大企业经营成本。
赵庆明指出,11月物价变动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PPI中的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尽管不大,但却结束了此前长达3年半的沉寂,均创下2013年一季度以来的新高。这表明,工业品价格近一年以来持续上涨的影响已有向生活用品传递的苗头,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今年12月及明年一季度国内CPI的运行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