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再铸辉煌—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
发布时间:
2020-09-03 11:50
浏览量:
摘自2011年12月26日《黑龙江日报》
砥砺奋进 再铸辉煌
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暨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6周年发展纪实
我省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不断巩固
在中国北疆,活跃着一支既服务于乡村又服务于城市,既支持县域经济又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的重要金融力量——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在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中,它网点最多,共有各类机构网点2000多个,遍布省内各市地、县、乡镇、村屯;客户服务面最广,拥有各类企业客户近3万余户,个人客户近700万户。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6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服从服务于全省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004年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2005年8月,省联社正式成立,在省政府授权下履行省级行业管理职能,实行省、市、县三级法人体制,下辖7个市地级联社、6个办事处、77个县级联社和4家农村商业银行。省联社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省农村信用社在六十年基础上创新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完成了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等方面一系列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带领全省农信社步入改革和发展的最佳时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力日益增强。截至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余额双双超过千亿元,存贷款总量已跃居全省金融机构前列。
在六十年的发展中,全省农村信用社始终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省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中,始终以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仅改革试点以来的六年间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纯投放农业贷款3000多亿元,农业贷款纯增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纯增额的90%以上,农户贷款增量、增幅位列全国农信系统前列。
不断拓展领域和扩大规模,突出支持农户发展生产。几年来,全省农户受益面和户均贷款明显增加,农村信用社每年提供信贷支持的农户全省达370万户以上,贷款面达到了有贷款需求农户的92%以上,比2008年增长12个百分点,全省农户户均贷款由2008年的7200元增加到目前的2万元,支持传统种植业、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休闲、农民消费、农村土地流转等多元化需求。截至2011年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80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5.2%。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我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 “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截至2011年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投放农田水利建设贷款、农机具贷款、农村专业社贷款、泥草房改造贷款、设施农业贷款余额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购买农机具2.2万台(套),支持了105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了2.2万农户改造农房;扶持棚室蔬菜种植面积12.9万亩。
在满足“三农”有效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截至2011年10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7.4亿元,有1.2万户中小企业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另外,省联社通过与鑫正、东北再担保、辰能、北大荒、均信等担保公司合作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余额达到24亿元。
在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上实现了全面创新,研发了各具特色,低成本、易复制、可推广、生命力强大、成长性良好的产品。
“丰收时贷”贷款业务,是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发放给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专项用于粮食购销和储备的并以收购的粮食作为质押的贷款业务。“丰收”寓意为农民粮食喜获丰收;“时贷”与“时代”谐音,寓意为粮食丰收时节发放的贷款。该产品客户群体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以借款人信用状况为依托;贷款期限适应粮食流通和销售期间,约期合理;授信额度在几十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能够充分满足贷户需求;贷款手续简便快捷,省联社集中授权市地联社后即可发放等五大特色深受客户赞同。“丰收时贷”贷款业务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广大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的极大欢迎。该产品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11年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双十佳金融产品”评比中荣获“2011年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双十佳特优金融产品”奖。它必将扩大在贷款投放渠道,有效缓解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调动了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为黑龙江省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企明兴”系列贷款业务,是黑龙江农村信用社专门针对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研发的贷款品种。寓意为刚刚开启成长大门的小企业,在信用社贷款的帮助下,迅速做大做强,企业的明天更加兴旺,成为冉冉升起的“启明星”。该贷款产品分为三类。“雪中送炭”类:包括信用和联保贷款,适合因缺少合格的抵、质押品而造成贷款难的创业期小企业;“蒸蒸日上”类:适合具备一定的抵、质押品的成长期小企业,贷款品种体现以“助”字为特色的融资服务;“锦上添花”类:适合具备合格的抵、质押品的成熟期小企业。“企明兴”贷款业务的开办,受到中小企业的极大欢迎和广泛赞誉,赢得了小企业的信任,稳定了客户群体,取得了良好效益。此项业务自2008年开办以来,已经覆盖全省13个市地,贷款满足率为92.56%。
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是省农村信用社为了简化农民的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缓解农民贷款难的情况开发的品牌。农户贷款“一证通”采取“自愿联保、授信发证、随用随贷、循环使用、三年有效”的办法。主要是通过5户以上农户联保形式,对农民贷款实行最高限额授信,一次发证,三年循环周转使用,在授信额度内用多少贷多少。截至2011年9月末,全省81家县级联社已在966个乡镇、 8672个村,开办了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分别占乡村总数的81.8%、83.25%,授信农户170.5万户,累计投放农户授信联保贷款268.7亿元。农户贷款“一证通”符合黑龙江省广大农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以及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实际状况,适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要求,便捷的贷款手续使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得到及时供应,从而确保了经营收入的稳定可靠,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几年来的推广实践也充分证明,农户贷款“一证通”成为了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民心工程、效益工程,也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工程。“一证通”等支农产品也已形成品牌效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地方党政的普遍支持和欢迎,被农民称为“发展生产的路条”和“没有存款的存折”。
不仅如此,全省农村信用社先后完善和推出了泥草房改造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乡村旅游贷款、农民消费贷款等一系列信贷品种,并积极推行了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和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30多个面向“三农”的贷款品种,使贷款品种更加丰富,农村信用社支持的范围更加广泛。
为了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全省农村信用社强化了科技支撑,在综合网络系统全面上线的基础上,农信银、大小额支付系统相继开通,实现了农村信用社全国通存通兑,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全省信贷管理系统和财管系统二期、财税库银系统、指纹身份验证系统、短消息服务系统陆续上线,视频会议系统、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陆续开通,标志着我省农村信用社服务和管理水平朝着电子化、规范化方向不断向前迈进。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在全省农村信用社发行银行卡(“鹤卡”)468.8万张;布放ATM机373台、POS机3746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布设近2000台,越来越多的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业务,方便农民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农村信用社还连续多年承担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农业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积极开展养老金发放等代理业务。仅2011年发放各类财政涉农补贴65亿元。依靠现代科技,农村信用社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依靠农村信用社,广大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金融服务。
面对新的发展阶段,省联社新一届党委班子展开了全省农村信用社十二五期间充满希望的蓝图:紧紧抓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改革发展体制,创新管理和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我省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全省农村信用社确定了坚持服务“三农”宗旨,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并努力成为支持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的市场定位。制定了“践行宗旨,规模跨越,优化管理,精品服务”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实现资产总额、贷款余额、存款余额翻番增长,至2015年分别达到3200亿元、1800亿元、2400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提升至县内金融机构首位;企业利润增长一倍,至2015年达到53亿元。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正在信心满怀地向这个目标努力,相信一定能如期实现!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农村信用社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上,全省农村信用社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共识,确立了“十大创新工程”和围绕农业产业化、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建设、合作化、城镇化、生态化、市场化建设“八化建设”的发展思路,预示着全省农村信用社新一轮的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机遇期的到来!
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实现跨越;展望未来,希望无限,信心倍增。我们期待,我们相信,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明天会更美好!
我省农村信用社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新一届领导班子
多年来,黑龙江农信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支持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省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中,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始终做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铺路石,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特别是2005年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成立后,通过深化产权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强化经营管理,创新金融服务,加快了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步伐,全省农村信用社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业务发展迅猛,资产质量、经营规模和自身效益大幅提升。
资产总额已由省联社成立前的60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941亿元,增长224%,年均增幅17.64%。其中,各项贷款余额由240亿元增加到1091亿元,增长了354.2%,年均增幅24.27%,农贷增幅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各金融机构之首,在全国也居于前列;各项存款余额由370亿元增加到1294亿元,增长了250%,年均增幅21.83%;自2005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以来,六年累计盈利79亿元,2011年预计实现盈利31.5亿元;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建设了统一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全省大集中和全国通存通兑,先后开发上线了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行自助设备。今年5月,“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正式上线运行,全省布设2000台,2000个村屯的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业务,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现代金融服务。目前,黑龙江农信社已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客户资源最多的金融机构。
在实现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黑龙江农信社也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0年省联社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建三江、勃利、牡丹江郊区联社被中国银行业协会分别授予最佳服务“三农”、最佳服务县域经济、最佳支持中小企业贡献奖;有3家机构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文明服务千佳示范单位”,有72家机构被省银行业协会授予“最佳服务窗口”。以“丰收时贷”为主打品牌的系列涉农信贷产品,荣获了中国银行业 “2011年全国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称号。
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十二五”时期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和我省惠农政策的实施,大量的惠农资金投放到农村,这些将极大地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催生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活跃,并拉动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给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此,省联社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全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要重点实施“十项创新工程”,即体制创新工程、机制创新工程、管理创新工程、产品创新工程、服务创新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人才创新工程、环境创新工程、文化创新工程、党建创新工程。并把这“十项创新工程”作为实现农村信用社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突出人才强社、科技立社、文化兴社在加快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管理创新的进程和质量,加快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