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略高,八正好,七也没什么大不了
发布时间:
2020-09-03 11:59
浏览量:
二季度7.6%的GDP公布之后,专家们见仁见智。乐观者见到的是半杯水满,认为增长还略好于预期;悲观者看的是半杯水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开始。而我的观点就像题目上所说的,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是, “九略高,八正好,七也没什么大不了”。
近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了几乎是全球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测。 欧债危机远未过去, 政府债务支付困难还会不断重复出现; 财政悬崖使美国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 受这些经济影响, 全世界的新兴国家的增长都在大幅下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房地产产业大调整的过程中。从国际经验来看,因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涉及到多个产业、多个领域,房地产的崩盘往往都要引起一场经济危机。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的次债危机,再到目前的欧债危机都与房地产崩盘不无关系。要防止我国房地产的泡沫继续扩大,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现在就要让房地产软着陆。认真看一看今年下跌的所有数据, 几乎都与房地产投资的下降, 都与房地产的不景气有关。要调控房地产,就要承担一定的经济下滑的结果。鱼与熊掌,二者只能挑一。 又想把房价调下来, 又不想经济增速放缓是不现实的。
当前的形势中还有一个要十分注意的因素,就是要防止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应该看到,目前较低通胀的局面是十分脆弱的。我国通胀的70%-80%是由食品价格上涨造成。最近美国正在遭遇25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大旱,欧洲目前也遭受大范围干热灾害的袭击,其中英国的干旱为30年来最严重,法国近1/3的地区因干旱采取限水措施,欧洲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德国由于干旱被迫将小麦总产量下调10%。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5年来第3次粮食通胀的冲击。农作物的歉收导致市场粮价出现波动,一些地区的玉米市价直升30%,在芝加哥,玉米价格更是上涨41%。
换一个角度看,我们之所以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担心失业过多。而现在全社会总的说来还处于劳动力短缺中。企业找不到足够的员工,工资还在快速上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过快增长,会使劳动力短缺更为严重,带动劳动工资的进一步上涨。而城市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又会带动农村短工工资上扬,进而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因此,不论是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现实情况看,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都不易,也不该太快。特别是不宜通过政府过多的宏观刺激,人为地把增长推得过高。
从这种意义上看,上半年的7.8%,下半年只要略高于8%的增长,就能保证全年8左右的增长。 我国2011年GDP总量46万亿左右。 下半年稍加努力,在目前增长的基础上只要再加0.5个百分点就行了,半年也就是1200亿。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货币政策上稍放松一点,这1200亿的GDP增量应该不难达到,因此,不必再采取过多的政策干预。
至于国际上的舆论,让他们说去吧。一些人总想让中国来多拉动一些世界经济。别的国家增长率下去了,没有很多人指手画脚,中国增长率稍放缓,就大惊小怪,不断地发出“硬着陆”的讯号。这些“硬着陆”的议论,从来没有把他们心中的“硬着陆”到底是什么讲清楚。是负增长?零增长?还是4%增长?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把7%的增长定义“硬”着陆,世界上有那么“硬”着陆吗?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各国都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把世界经济带动起来。中国能保持7-8%的增长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
纵观全球,在未来的好几年中,随着各期债务的到期,欧洲债务危机会不断重演,不大幅调低社会福利,政府赤字压不下来,债务还在不断增加。调低社会福利,又会触犯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政治出现不稳定。日本九十年代初的泡沫破灭后至今还未能真正的调整过来。美国经济的活力更大一些,但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也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靠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能维持长期的低通胀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西方国家的增长率很难上去。而一旦货币增发从量变引起了质变,一个低增长、高通胀的滞涨局面可能会产生。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即使是从中期来看,我国经济恢复过去常出现的两位数的增长都十分不易。加上正在进行的收入分配改革,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劳动者收入会相对快速增长。这时如没有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 又可能引起通胀。这些都是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况且, 宏观经济更宽松一些,还能给我们未来的结构性改革留下更多一些的空间。因此,“九略高,八正好,七也没什么大不了”,应该成为一段时间内合适的增长目标。
(国务院参事,汤敏)